
(圖面擷取至網路)
以前看迪士尼或是皮克斯動畫,印象裡都會有勵志、可愛、歡樂等的元素在其中,常常也伴隨著希望、勇氣與夢想,幾乎每部作品在看完後總會從電影故事中了解到些許的人生寓意。像是心靈雞湯式的鼓勵或是一些人生道理的闡述,不意外地常出現在迪士尼和皮克斯的動畫電影中。看完後的內心都會被鼓勵或是深入省思的狀態,但卻常常有時效性。然而,《青春養成記》是到目前為止我所看過的皮克斯電影中,最有共鳴的一部作品。主角美美些許的個性與遭遇,彷彿在回憶我的學生時代。或許也可能是台灣,甚至亞洲所有女性小時候的經歷。目前身邊看過這部電影的同性朋友都與我同樣地心有戚戚焉,感同身受 (可能朋友們的周圍也存在著像美美的那種母親吧)。
回想第一次看到預告片時,完全沒有想要欣賞的衝動或慾望。人物畫風不像以往迪士尼動畫或是皮克斯動畫那種模特兒型的身材與臉蛋,反而是臉大扁鼻且矮小略圓的外型。往常我看卡通都會看人物畫風是不是順眼的,久了都會有固定喜歡的作品類型,簡單來說,我對卡通有嚴重地外貌傾向,喜歡美麗的臉蛋和仙女般的氣質XD 之後是在朋友強烈地推薦下,同時她可以再看一次地那般喜愛地說服後,一起前往我的回憶旅程。
主角美美是十分典型的亞洲小孩,課業活動上的所有要求是她生活的重心,考試比賽拿第一、樣樣科目都拿A是她的學校生活。之所以那麼努力都是為了獲得媽媽的認同,回應母親的期許,做一個媽媽眼裡心裡嘴裡的乖小孩。反抗媽媽不在她的選項裡,順從媽媽是她完美主義下的推手。長時間處於高壓的環境且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意見的美美,且與母親溝通的管道從來沒有連結過,經常是母親的想法加諸於美美身上,甚至限制其愛好,久而久之自然變成了隨時會引爆的不定時炸彈。電影用紅貓熊(但我想說牠不是叫浣熊嗎,什麼時候改學名了!)來比喻青少年時期的叛逆情緒與壓力,當美美處於情緒激動或是高昂亢奮時,就會自行轉變成為紅貓熊,若想要變回原來的人樣,必須進行儀式封印住這個力量。好像是在說,若沒有封印住體內的紅貓熊,就不是媽媽心中的那個乖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