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幾年體悟到,似乎成長的過程,都必須伴隨著許多的領悟與看淡。且似乎都要實際地體驗了那些感覺,走過了那些流言,才能真正地感同身受。
(圖片擷取自網路)
與周圍的朋友討論過,為什麼曾經如膠似漆的朋友,那些年無論多麼芝麻綠豆的小事都會急著與彼此分享,卻在過了幾些年後,變得疏遠且甚至陌生。連彼此的近況是透過共同朋友的轉述,或是從社群上得知。
首次碰上了漸行漸遠的情誼時,內心充滿困惑與不安,下意識地開始檢討自己是不是說錯話或做錯事,且不自覺地放大對方的的所有回話,腦補著對方可能是別有用心。即便多次努力想拉回原來的親密,與發生過疙瘩的朋友們急於求和,每每都只剩下猜忌和多疑的陪伴。
這些惆悵的心情與思緒,出現於我剛出社會的那幾年。然而,歷經多回的心靈磨練與領悟,對於已漸行漸遠的關係,藉由逐漸強大的內心,將那些曾經舉足輕重的情誼,看淡了,成為無足輕重的一朵雲。
明白了,長大後有些緣分,與過去分手過的前任們一樣,終究是要留在過去的。
- 我們都在改變: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分秒都在改變和選擇。選擇不同,自然也會遇到不同的的改變與挑戰。那些挑戰讓每個人獲得不同的價值觀、道德與所需要扮演的角色、身份認同等,不停歇地轉換與選擇,因此曾經要好的朋友們,可能因為各自的改變與成長,關係變得不再親近,價值觀也變得不再相似。
- 空間、環境的限制:友情的基礎,大部分都是因為有緣見到真實的本體,才有機會成為朋友。然而,友情也會像愛情那樣,因為遠距離而成為高牆般的障礙。原本讀同所學校,同個班級,甚至有些是居住地較近,比較能夠頻繁碰面與聯繫,但若因事業、家庭和種種社會因素,原本的距離拉開。當年的老朋友,自然地也會變成「偶爾聯繫」的朋友。
- 花費的精力:這是我自己個人的經驗。發現自己過去長久處在一段容易消耗自己能量的友情之中,經常在這段關係覺得委屈或是找不到自我價值,直到多次失望後,才認清或許這段友誼不適合自己。看破後提醒自己別再花過多的精力在不值得與不對等的關係上。況且,並非只有自己單方面地需要努力維繫情感,對方也需要擁有同樣的想法才行。
放下後,也明白該如何冷靜地思考。詢問自己是否還有那樣幾個朋友,依舊能和自己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狀態,平時偶爾問候關心、有事情絕對找得到人,見面時依舊能回到過往的親密。在這種狀態之下,必定依然還保持著自我暴露、互相支持與幫助等長久以來形成的習慣。
漸行漸遠不需要過度傷感,畢竟人生的際遇從來不是可以掌握的。例如,過去在學生時代以為是不同世界的朋友或是只有點頭之交的關係,卻因為彼此的改變,原本相異的價值觀逐漸變為相似,甚至一拍即合。因此,那些曾經要好且逝去的情誼,或許在未來的某一日,說不定還有機會再出現新的際遇。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