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的玉山主北之旅才剛結束不久,元旦當日就站在世紀奇峰「大霸尖山」的霸基前與她合影。這樣兩個月一次的大山,能肯定的是,遊走山林之間,已經成為了我靈魂中的一部分。
大壩群峰路線,是段無法用三言兩語道盡的心路歷程,感觸炸多的三天兩夜。
▲以為17K大鹿林道平路是塊蛋糕的輕忽大意,馬達拉溪登山口開始的意志力與惰性拉扯,平均每日三萬五千步的步數,全程來回62公里的距離,千言萬語的感受,一言難盡。完成時,佩服自己的心情比登上玉山主北時更為強烈。以為完全無坡度的17公里大鹿林道是最沒壓力的健行,實際上卻是場耐力賽。
▲出國自由行走的路都沒大鹿林道來的遠,背的行囊也沒有65公升的登山包來的重,忽略藏在細節中的魔鬼,過度的自信,萬萬沒想到,17公里的林道是體能消耗的最大主因。再次於連續假期搶中熱門的山屋,又能擁抱山光明媚的美景,很擔心哪天會不會成為蒼天溺愛過度的山女孩,沒搶到床位或是沒好天氣就鬧情緒之類的XD。
但真的非常感謝神隊友的快手指,搶到山屋床位的順序名列前五名,眾人的心情再次雀躍,沒人想到過程中會面臨的煎熬XD
也不曉得是該哭還是該笑,出發前的氣象預報不斷地放送跨年夜寒流來襲的訊息。歷年最冷跨年、高山下雪的機率高、全台變成藍番薯等等的標題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值得高興的好消息,冷空氣來臨,天氣將會是晴朗無雲,即將再次面臨燒燙傷的紫外線以及大景環繞的頂峰。
起登前一天,驅車至登山口附近的民宿已為不成文的規定,若能夠先到半山腰適應氣溫或是高度,是再好不過的準備。但上班族還是居多,使用年假的人也只有鳥兒幾隻。我們的排程為12/31從大鹿林道登山口起登,01/02下山回程,同一地點進出的,挑戰厭世路程及意志力考驗。
抵達觀霧的雲山民宿時,氣溫驟降至3度。打開車窗,颼颼寒風侵入我們溫暖的肌膚,似乎變成冷藏保存的食品。不禁擔憂,山上的水氣若旺盛,大霸尖山的頭頂或許會變成戴上銀白色的矮帽,我的處境可能也就變得更加難受。寒冷,是我最大的罩門。更湊巧的是,我遇到了女人最情緒不穩、體力最為崩潰的一周。腹部的疼痛不斷地提醒我上山會是冷地打哆嗦,我只好自我催眠地相信自己一定沒問題,調整心態、做足禦寒的準備。
在民宿享用完2020年的最後一頓早餐後,六點半準時出發,挑戰當日的22公里長征「大鹿林道」。途中,已可以清楚地高眺圍繞山群的雲海,預測這三日的天空,絕對是飽和度高的天空藍。
起初的三個鐘頭,大家有說有笑、唱唱跳跳,相機、手機也是停不下來地狀態。肩上的重量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氣勢如虹且跑跳地往前衝。如勁量電池,活力充沛。背景音樂一下,RAP、搖滾難不倒鳥兒們,大聲地高亢,早已遺忘後面有個魔王級的陡坡看好戲似的等待著我們。
下午1:30,正式結束大鹿林道的平坦路段,迎面而來950公尺爬升、4公里距離的步道。即使已做足功課,實際踏上路程後,還是完全不同的境界阿(心中滿滿的吶喊)。協作表訂的晚餐時間為傍晚五點半,天氣寒冷下的狀況,腳程實在delay太多。急性子又神經質的我,擔心大家沒飯吃,位於隊伍的最前鋒,獨自衝刺,想說先行至九九山莊報到,為大家領取晚餐。(好啦,其實是我也想快點抵達避寒XDD)
爬升時,想分散生理期帶來的不適感,專注在每個踏出的步伐,調節呼吸,想像著肉體脫離冰凍的溫度,自行產生熱能,忘記疲勞與寒冷,就這樣意外地,順順地抵達了九九山莊。過程中,為了讓身軀保持於溫暖的能量裡,防止冷卻,中途停留時間不超過五分鐘,慢慢地抓住自己上坡的節奏。或許抓到節奏一事,是2020年最後一日,成就感爆棚的一件事。
欲抓住上坡節奏,如尋找人生中自己想要的事物一樣,沒有實際執行會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世上或許很多人一生都在尋找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目標,不斷地練習、嘗試,如上坡時,修正過多的衝勁、調整短促的呼吸,吸一口氣可能是一步或兩步,吐一口氣可能是兩步一步,從過程中慢慢地找到適合自己的步伐與頻率。說這麼多,其實只是因為山林中只剩自己,真的會下意識地去思考人生,懷疑人生,與自己心中的天使惡魔對話。登山時的感受,人生中的酸甜苦澀、喜怒哀樂,似乎能更強烈的被省思、被感覺。
時間賽跑的爬升不是件輕鬆的事情,如被看不到真面目的怪物追趕著,但當下擔心的不是怪談中的靈異事件,只擔心是否能在天黑前抵達山莊,吃到熱騰騰的晚餐。追逐我們的,是飢餓的胃;前方引導著我們的是山莊美味的佳餚。簡單來說,訂購協作的餐點,必須快狠且準的與其他山友們分食,不然剛出爐的料理會揮揮衣袖進到別人的胃裡。
16:55,抵達這次的落腳處2699公尺的九九山莊,莫名地成就感湧上心頭,被折磨的兩腿頓時鬆了口氣,終於可以真正的休息了!!!!夥伴們陸續地吶喊、歡呼,所有人的喜悅成就,產生了共鳴,彼此鼓勵、道喜,歇息整裝,隔日迎接我們的,是任何人也沒想到的驚喜。
22公里的洗禮,累壞的身軀使我們不到八點就投入睡袋的懷抱。明明是個值得歡慶的日子,卻沒有任何興奮感。所有人似乎都遺忘這天是2020年最後一天,沒有倒數、新年快樂等活動,與過往不同的跨年夜,少了些許的儀式感,格外的寂靜。與E先生和菜鳥們提前道新年快樂,倒頭昏睡,直到鬧鈴引領我們進入2021年的首日。
在零下兩度的溫度,離開被窩、走出山屋,對於生長於平地的我來說,是場斯巴達障礙賽的挑戰。離開睡袋,盡全力地將可能接觸冷空氣的肌膚纏上溫暖的衣物,往2021年的第一道曙光前進。山上的作息與在平地的生活習慣快了幾個時辰。起床後,扒了幾口協作做的熱稀飯,搭配小時候愛吃的豆棗、肉鬆、脆瓜等阿嬤家味道的配菜,整理好裝備,上路出發。
大霸群峰,假設你的體能一級棒、惰性零、鄙視耍廢行為、懷疑人生的想法不在你的思想裡等,一天內登頂四座百岳是沒有問題的。大霸尖山、小霸尖山、伊澤山、加利山,四座兄弟住隔壁,肉眼看的那種隔壁,往返的時間應該五六個鐘頭以內,對於意志力、體力強壯的人,應該是一塊小到不行的蛋糕。
寒流來襲時難以言喻的煎熬,顯於每個人啟程時的面容。天色依然需要星光指引的昏暗,搖晃著頭上的照明,垂著頭一階階地踏著步伐。
原本緊密縱行的隊伍呈不規則數列散開,注意力回到自我,收拾自己散落的意志力,思緒集中於呼吸和步伐,直到天亮後,大小霸這對兄弟的剪影,分散了我的專注力。頓時鬆了口氣,以為還很遠的目標原來就在不遠處。
▲同時令人感動的,是與人生中最為壯闊的雲海不期而遇。
第一次,天際線的蹤影是清楚地現形於眼前,雲朵包圍著較矮的山岳,如同孤立的島嶼,於汪洋中一探究竟。
原以為只有單邊的雲海,沒想到是壯麗的環景步道,根本無法盡收眼底。即使想要相機捕捉當下的瞬間,呈現出來的卻與肉眼感受到的天差地遠。
2021年的第一道陽光,就在我們賣命爬往大霸的途中,灑落於被寒風蹂躪的肌膚,凍僵的手指有了溫暖,冰冷的空氣逐漸暖和。
抵達中霸坪時,世紀奇峰,將我們擁入懷中。霸氣且峻峭,威風凜凜的模樣,離我好近,直接拜倒於她的石榴裙下,無人倖免。
▲我們在中霸坪停留了好一會兒,享受著大霸尖山給予的燦爛。
經過各種關卡的試鍊,與菜鳥們過關斬將,心中念念已久的山巒,真的就在那不遠處,澎湃的心情,難以掩飾。而他也歡迎我們這群朝聖者的光臨,準備好名為富麗的大景,真誠款待。
我們的腳程較慢,加上中間休息補給的停留,比一般隊伍多花費約一個半小時才抵達大霸尖山。過去,大霸尖山的三角點是3505公尺,有直接「爬上」大霸的鐵梯,但安全考量及鐵梯曾受到雷擊,登霸頂的鐵梯已於民國80年拆除,民國99年起,大霸尖山的終點變為霸基前的鐵欄杆處3492公尺。換言之,以前的登山客,需要手腳並用的攀岩至霸頂,雙腳也能踏於霸頂上,從海拔3505公尺的高度,眺望著環繞於大霸山巔之景色。
但我卻認為,止於3492公尺的位置,更能感受到大霸的震撼與雄偉。鐵欄杆處欣賞到的大霸,與中霸坪眺望的大霸略有不同。正如蘇軾的詩詞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位置、角度,感受到的氣勢都不一樣,這些不一樣,像個黑暗中的燈塔,讓登山者們堅持、不言棄地朝這光前進。
沿著大霸的霸基繼續前進,會抵達如天空盡頭的聖地「小霸尖山」。大小霸兄弟倆雖住隔壁,小霸卻比大霸難搞些許,不易接近。天氣好的時候,循著霸基走,他會雙手敞開歡迎;天氣不好,使霸基結冰滑溜,冰柱伺候,沒準備冰爪與頭盔,可能是場縮短生命的冒險。
▲一路上受到幸運之神垂愛的我們,天湛藍、陽溫暖,結冰的路段跨幾步即能穿越。
▲霸基上方的冰柱,看起來還捨不得離開大霸身邊,牢固地附著於上方,我們穩定步伐,從冰柱下快速地通過。
▲我在小霸尖山的三角點,看到這一生中從未見過的景色。人類視野無法容納的遼闊雲海,沒有盡頭的空海,無法盡收眼底的浩大。
此刻,我暫時遺忘了攀爬時手掌被銳利岩石摩擦的疼痛,遺忘了生理期帶給的不適感,遺忘了被冷風狂打而冰凍的身軀,確實地震驚至失去五感,為之瘋狂,不由自主驚呼、尖叫。當親眼見到、親身蒞臨這樣的景色,我真的不認為有人可以招架得住他的魅力,即使兩頰肌肉因吼叫而產生了痠痛僵硬,依然停止不了我們對於此景的呼喚歌頌。
▲大部分的登山客幾乎都是仰慕著大霸尖山而來到此地,但我卻更喜歡登頂小霸的過程與興奮。
若說大霸是一部戲中的主角,那小霸就是此部戲不可或缺的配角。沒有配角的點綴與襯托,主角的光環變少了些畫龍點睛之妙。登頂小霸也較有挑戰性,有著需要手腳攀岩的地形,風險也較高,無論精神或是身體都體驗到了不少刺激感XDD
▲登上小霸時所感受到的成就,更是紫禁之巔的榮耀。
大霸群峰中的B級路段,幫我們這趟旅程寫下了精采的其中一篇樂章。
每次登山,感觸總會在回程時如波濤般地湧入心頭,特別是肯定自我、自我認同等的能力會突然經驗值倍增。跟過去的自己來比較,似乎長大了點、毛躁少了點,體能、耐性等也提高了些。儘管過程中可能是勉強自己,逼自己進步,然而越是困難的挑戰,獲得的成就也越大。走完這趟大霸,我更能抱持自信地誇獎自己,也能跟親朋好友說,大霸群峰,鍛鍊了我的心智與體能,甚至讓我的心也留在了那裏,回不來了。
離開時,重複地回頭望去,如遊子回首自身家鄉似的依戀不捨,捨不得這塊奇形怪狀的巨石、捨不得他霸氣雄偉的身影,他致命的吸引力,不只帶走了我們的目光,就連靈魂也被他帶走,留在那山之間。流連忘返的同時,心裡默默地想著,若有機會,真想看他化上雪白妝容的模樣,只是想到大鹿林道那17公里,有點打退堂鼓,還是先緩緩好了(冷汗)。
回到中霸山屋,我們簡單地解決午餐,討論著回程是否要前往伊澤與加利。大霸群峰的四座百岳,一般的排程都會安排一次完成。但菜鳥的與眾不同之處,一切隨心所欲,自在愜意。登山,真的不需要硬著頭皮登頂,或是撿完全部的山頭,做自己能力範圍之事,不舒服、體力透支,就下次見。遺憾嗎,人生過程,不都是遺憾中學習與成長,從挫折中重新出發。堅持與放下,是種互相的能力吧。
另一方面,不想常常地摸黑到山屋,還是有所取捨地只選擇一座。伊澤山,從叉路口走到三角點不需要20分鐘變登頂。這一天,雲海從凌晨陪伴著我們到離開,空島的景色,宛如希臘神話中天神—宙斯在此下了道包圍整區大霸群峰的命令,守護著此山巒。登上伊澤後,風依然像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孩一樣衝撞著我們,冒著跌倒的風險,在伊澤山頂,寫下屬於我們的故事。
雖然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登頂加利,但我們其中還是有兩位勇者,捷足先登地登頂加利且順利地下山。一次撿完四座百岳的代表,每個人對他們兩位都非常地敬佩,畢竟,抵達伊澤山的時候,我心裡就已經決定將加利山納入此趟的遺憾,能夠走完三座,心已足矣。
對我來說,回九九山莊的路程才是比較煎熬的部分,膝蓋的疼痛感總在下坡的時候找上門來,陡下的路段幾乎都是靠登山杖和意志力並肩作戰,才慢慢地撐過去。
▲所幸的是,天黑前回到九九山莊。終於可以全員一起在九九山莊的門牌合照了。
即使每個人速度不同,目的地是相同的,就不需要擔心走丟。
▲冷風颼颼地,與我們集合在一起的心,呈現了強烈的對比。
最後一日的夜晚,大家像吃團圓飯的互相取暖,聊聊天、分享當天的感想與成就,此起彼落的笑聲,陪伴著彼此度過最特別的元旦之日。
隔日,我們並沒有因為下山而睡晚,依舊需要趕路,回程17公里的大鹿林道,是最後的魔王關卡。4公里950公尺的下坡,我與隊友們分散地慢慢走,「下坡廢物」的我實在無法放心地使用我的膝蓋,默默地壓於隊伍後方,幸好,E也在我身後守候著我,叮囑我別心急。有他在的時候,總是有種盡在不言中的安心,偶爾讓我忘卻與時間賽跑的壓力。
▲下坡的路段,總會變得沉默,專注力變得更高,擔心自己又摔倒,只要稍微滑了幾公分的距離,背脊就會瞬間發涼,彷彿在訓練自己的反應能力與敏捷度。幸好隊友給了我消炎藥,吞了之後膝蓋的疼痛隨風離去,周圍肌肉似乎也不那麼緊繃,比預計的時間還快回到馬達拉溪登山口。
▲上午10點,回到17K處的捷徑出口,壓力稍微減少了些。
若大霸群峰沒有了這17公里的林道,難易度可能會下降不少。記得出發當天與隊員們走在林道時討論著是否同意開放大鹿林道通車,大部分的人都持反對的意見。但回程時卻被疲勞洗腦,產生分歧的想法,嚷嚷著好希望有台車子可以乘載著我們回到登山口,甚至還立約說「下次沒通車我不會再來」。當然,這些都只是茶餘飯後的閒談,我們很清楚地明白,若沒有這17公里,很難去用心體會此路程的美好與不好,也不會那麼多深刻的感觸與動人的故事。
▲回程時,約3公里的路段是我獨自行走,沿途的景色不再吸引人,沒有盡頭的林道變得枯燥,高漲的情緒恢復到平靜,腳底板的痛感漸漸麻痺,心中的念頭卻不變地「我想快點回到登山口脫鞋子」。一段與自身對話的路程,環境剩下步伐與地面磨擦的音頻,偶爾夾雜著裝備晃動的聲音,沉穩單調,安撫了原本雜亂的思緒,不由自主的開始思索著人生一些很雞毛蒜皮的小事。沿途還和E鬧了脾氣,完全沒意義的爭吵,也沒有原因,就這樣一愣愣地繼續往登山口行進。
下午快三點,E、TE與我三人領頭,終於,看到了大鹿林道路口處的鐵柵欄。三人站成一排,左右各拿著一台相機,紀錄與大鹿林道分離的片刻。歡呼、吶喊,都不夠來慶祝這感動的瞬間!完成了這萬惡的林道,走完了三天60公里的路程,疲勞感被成就感替代,當下的尖叫聲還引起了其他山友與管理員的注目。接著聽到掌聲響起,歡呼聲賀喜。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都為了我們的努力而鼓勵。
那一刻,最感謝且佩服的人就是自己,謝謝自己沒有放棄(其實也放棄不了,還是得走完),佩服自己的堅持與體力。大霸群峰凌虐的美好,景色給的安慰,林道給的痛苦,強烈對比,更加刻印在此次的故事中。汗水、淚水的混合,痛苦與歡樂同時主宰。
大霸難嗎?回來後有人問我,我認為,她的難並不是外在的路線,而是心智上的鍛鍊。想訓練心智與毅力,大霸是其中的一項挑戰。
排程:
12/31(四)
07:30 大鹿林道起登→11:40東線瀑布→12:55 工寮→13:20 17K捷徑→13:50 馬達拉溪登山口→16:55 九九山莊
01/01(五)
03:40 九九山莊起登→05:20加利山岔路口→06:50伊澤大壩岔路口→07:30 中霸山屋→08:45中霸坪→09:45 登頂大壩
→11:15 登頂小霸→12:30離開大霸→13:35 中霸山屋→14:30 登頂伊澤山→16:00登頂加利山→17:05 九九山莊
01/02(六)
07:15 九九山莊→08:40 養老觀景台→09:40 馬達拉溪登山口→10:00捷徑17K出口→15:00返回大鹿林道登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