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5744.JPG  
▲在出發前,「緬甸」這國家,陌生感只低於寮國。

除了電視常報導,被認為是國家實際總理的翁山蘇姬與2016年緬甸地震的新聞,對於此塊腹地,實在沒什麼太深刻的印象與記憶。若不是E先生像之前那樣提起柬埔寨般地告訴了我緬甸這塊未被商業化的淨土,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踏上這片沙塵片地的紅土大陸。

 

IMG_9155.JPG

▲原本預計十天的旅程,計畫趕不上變化,更改為八天,改機票的時候並沒有特別覺得少兩天有什麼差別,事實卻證明我錯了。很多人問,「緬甸可以幹嘛?需要那麼多天?五六天不夠嗎?」、「緬甸有什麼好玩的?」、

「緬甸喔…聽起來就不會想去,怎麼會想去啊?」、「那裡會不會很髒亂阿?」、「治安會不會很不好?」等等。

有些為什麼,我也是去之前抱著疑問,在遇到旅途中的人事物之後,或許我可以總結以上的所有疑問。



首先,關於旅程的時間。去了一趟回來後,我們真切地認為,八天完全不夠!安排個12天、13天,都還只是剛好。這八天其實也刪去某些景點,捨去些許可以拍美照的地方。

八天只走網路與書籍推薦的精華處,有些部分是抱遺憾的離開,但在無形之中,有種強烈的預感,此生我一定還會再回到這個充滿溫暖與人情味的地方。

 

 

1.緬甸的國土面積

大家對於緬甸的陌生應該與我出發前差不多,甚至有人更不曉得緬甸在哪個位置。我想,周圍的親朋好友們,應該沒幾位知道,在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中,緬甸的國土面積大小是全世界第四十位。

比台灣人常常去的日本、韓國、泰國等地國家都還大。假設日本去七天都覺得不夠玩了,比日本還大的緬甸,想必需要更多天數才有辦法好好地深度探討。

 

2.緬甸的旅遊資訊

出發前做功課,緬甸的中文搜尋結果實在不多,比柬埔寨吳哥窟還少,讓人有種莫名的興奮感。那種朝著未知領域探險的冒險家心情,時不時地湧上心頭。

相反地,若用英文的方式搜尋,資料琳瑯滿目,反而會出現一種封閉式的選擇性障礙,難以抉擇。在出發前就已經得知第一件事情,緬甸會面臨中文旅遊資訊不多的困擾,若真的想知道詳細的情報,建議用英文查詢。

這也似乎在說華人對於東南亞的旅行,泰國、越南、菲律賓等較為熟悉,緬甸屬於探討中的秘境吧?整趟旅途中我只遇到一組台灣的遊客,一樣也是自助旅行,反倒是旅程中我遇到了許多歐美人的背包客和觀光團。

 

3.緬甸大城市「仰光」的交通

工作關係,多次進出泰國與馬來西亞,那時候就明白,東南亞的國家,塞車是生活中稀鬆平常,頂多比不塞車時間多個一倍左右的時間,但仰光,徹底地被塞車重新洗禮一次。

 

IMG_9995.jpg

▲「混亂」是形容仰光交通最貼切的詞彙,車不讓人,車子搶快,車子搶道,似乎對他們來說,這就是日常生活的道路。

在緬甸,你會看到一個造成交通大亂的其中個原因,車子的駕駛座位置參差不齊。明明是靠右邊開車的國家,卻可以在路上看到駕駛座與日本、英國相同的右駕,車子多半是中古的車款。

然而,同時也有左駕的車種,不禁讓人懷疑這裡的交通,有辦法守秩序且改善混亂嗎?

 

IMG_9981_Moment.jpg

▲回仰光的那天,我們搭乘到了曾經來台灣工作一年的司機的計程車。

他告訴我們,緬甸2008年以前的入手的車款都是右駕,2010年的車款是左駕。代表說,雖然很緩慢,但緬甸確實有在跟著他國的腳步前進。

除此之外,經常看到遊覽車外觀的烤漆,是世界各地的語言,例如日本、韓國、中國。很明顯,緬甸都在收取他國的二手車(特別是日本車),通常都是被淘汰掉的車款。講難聽點就是撿那些強權國不要的東西來回收利用,但在他們的臉上並不會看到任何不甘願的表情,反而很珍惜自己的愛車,每個人心裡的那份知足,顯而易見。

不過,這裡的駕駛們似乎是同個駕訓班出身的,每台車都十分兇悍,喇叭聲刺耳地在四周圍不停響起,起初搭上計程車時,完全無法適應。若在台灣被按喇叭,駕駛們可能會莫名的不爽,而且還會很有誠意地瞪回去,

嚴重點的還可能上演自由搏擊賽…(有看今年新聞的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之後聽E先生說,這裡似乎是以喇叭警示的文化,與中國大陸一樣。超車、過巷口、轉彎等等,都一定會按喇叭,是要告知其他行車和路人有車即將通過請注意。

仔細想想,看到他們臉上那樣和藹親切的笑容,確實很難讓人覺得,他們開車的時候會轉變為兇悍的運將。

 

3.來到緬甸,你必須放慢步調

  在這裡,都市的一些生活習慣必須拋諸腦後,且調整在都市生活久而養成的「步調」。若曾經有過在台北台中等大都市以外的城市停留的經驗,覺得不錯且喜歡的話,緬甸也會是很適合的旅遊首選。

來到這,我們主要行程就是盡情地耍廢與完全地放空放鬆。只不過,有時候會忘記脫去長年在都市生活久的習慣,不知不覺地又變得急躁、失去耐心。舉例來說,用餐時,與服務生點完菜後,通常都會等10分鐘以上。

早已空腹的肚子就會不斷提醒大腦現在處於飢餓感強烈的狀態,此時情緒也不自覺地焦躁起來。

那時候第二次聽到E先生說「餐點好慢喔」,也會清楚意識到「我們人在緬甸」,這裡的步調與台北不同。同時也提醒自己也不趕時間,得放慢步調(不過有時候是真的餓到受不了)。

另一方面也在思考,會不會這也是他們的行銷手法?

讓客人餓到快要客訴的邊緣時,再出爐餐點,料理不管賣相如何都會變得十分美味?(不過應該只是純粹步調比較慢而已XDD)

 

4.夾腳拖鞋的國度,也是佛教藝術的寶庫

夾腳拖鞋在緬甸是大眾且非常重要的生活用品。不管市內還是室外,不管是哪種職業,男女老幼,人人都穿夾腳拖鞋。

▲銀行上班的人、大樓警衛、超市店員等,大家腳下的外衣皆是夾腳拖鞋。

我認為,緬甸人人穿著,在已開發的強權國被視為不正式、不宜登上大雅之堂的鞋物,或許與他們的文化信仰息息相關。緬甸人民有著根深蒂固的信仰。無論貧富貴賤,處處可見信仰存在於他們心中的證明,像是計程車或是嘟嘟車,車上會擺設著佛像,餐廳、百貨公司、飯店等服務業的建築物中,也會有祭祀佛像的神壇。

 

IMG_9234.jpg

佛教的信仰對他們來說,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緬甸有個「佛塔之國」的稱呼,在這裡,佛塔的數量比便利商店還多,更能明白緬甸人是隨時隨地都得進入塔內祈福。進入佛塔與寺廟前必須脫去鞋襪,赤腳地踏在佛塔或寺廟內,以示敬意。即便建造佛塔是易導熱、踩上去會感到炙熱的紅磚,也必須赤腳走入之中。據說一天有可能需要多次進入廟宇參拜、祭祀,夾腳拖鞋,以便脫鞋。那時候我就猜想,若有想要來緬甸賣鞋襪的商人,可能要另尋高就吧,來這鞋襪的生意,可能會導致你鞋(血)本無歸。

我們也注意到,大家腳下的夾腳拖鞋樣式五花八門,旅途中幾乎沒有「撞鞋」的窘境。在我們眼裡看來是不正式的穿著,但他們不同的花紋樣式也是種時尚講究。

5.皮膚黑也會怕曬,在緬甸無論男女皆會塗抹防曬

IMG_9293.JPG

  ▲來緬甸一定要嘗試看看當地的保養品「Thanaka(中譯塔納卡)」。出發前就有在網路上得知,緬甸有種特別的傳統保養品亦是化妝品,塗完後會明顯地顯示在臉上,像是在臉頰上做彩繪一樣。

 

IMG_9278.JPG

▲實際抵達仰光市區時,路上的行人、商家內的人、餐廳的員工等等,大部分人的臉頰上都確實地塗上一層黃白色的東西。

 

IMG_9295.JPG

▲有些還塗滿整張臉,特別是小朋友(妹妹表情很跩)。

這裡不像大部分只有女人會塗抹化妝品的其他地方,男人也會在臉上做保養,塗上塔納卡。  塔納卡並不是一般常見的瓶瓶罐罐包裝,與我一直以來所認識的保養品或是化妝品截然不同。塔納卡的原料是樹木,自家也能製作。只需準備好水、樹幹與架屏(圓形石磨)便能製成。

 

IMG_9505_Moment.jpg

用雙手或單手將樹幹置於架屏(kyauk pyin)上加清水並磨製,直到出漿,便塗抹在臉上。路上的婦女、孩童、青少年,臉上有著各式各樣的紋路,有點像各國家原住民的顏面彩繪。

甚至有路邊攤販特別為觀光客用塔納卡在兩邊臉頰畫上葉子的圖案,

IMG_9291.JPG

▲亦有簡單的幾何圖形,圓形、長方形,也有看到感覺是隨興的父母親把嬰兒臉上塗的不規則形。

塔納卡是緬甸還保有的傳統文化,當我看到他們的國民依舊將此風氣保留至今,令我感受到他們對於傳承的堅持與愛護,特別是在蒲甘,路上塗抹塔納卡的人,不計其數。

雖然在大城市仰光,受到外國文化與審美觀的影響,塗抹塔納卡的人相對較少,但塔納卡的好處,並沒有被遺忘。

塔納卡的原料,現在也會被使用在市面上販售的護膚品與化妝品中,例如肥皂、洗髮精、防曬乳、面膜等等。

 

6.夜巴像是台北日常的捷運

IMG_9967.JPG

  ▲剛才有提到緬甸的國土也算是很大,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移動都是透過公路或是飛機。

緬甸城市之間也沒有高鐵或是火車,若目的地沒有機場,只能透過全國居民仰賴的交通工作「巴士」。這趟旅程我們總共搭了三次的夜間巴士,每一段路線都是8小時以上。有一晚因為國定假日,整整搭了13個小時。在台灣幾乎沒什麼機會可以搭到7小時以上的巴士,尤其是夜間巴士。在車上觀察到了不少緬甸夜巴的特色。

 

IMG_9980_Moment.jpg

  ▲巴士站的巴士公司琳瑯滿目,從新款遊覽車到他國破舊二手遊覽車都有,有些只有當地人會搭乘,有些外國觀光客特選愛用的公司。

 

 

IMG_9177.jpg

▲我們也不負期待的,兩次屬於緬甸巴士的高級公司「JJ Express」。

體驗過後,深刻感受到JJ express的高評價不是沒有道理。設備與服務,與我預期可能會很疲勞或是腰酸背痛的狀態,有明顯的不同。服務人員會提供餐點、飲料及毛毯,座位的寬度也比十分寬敞。

 

IMG_9264.jpg

▲椅子下方有抬起至近雙腳可平擺的腳踏,對於我這種腿部容易水腫的人來說是非常貼切的服務;椅背的部分,可以後仰躺至我個人覺得很舒適的位置,也不會打擾到後方的乘客(但也可能是後方乘客腿沒那麼長)。

總結來說,比我以前在台灣或是日本搭乘的夜間巴士舒適許多,下車後也不會有那種像是整夜沒睡的疲勞感(兩人都昏睡)。

有個夜晚,在車上查看路程時間之餘,突然想到開這麼久的車程,司機不會累嗎?記得台灣或是日本過去都發生過司機過勞,導致交通事故或是意外事件。突然有睡意的時候想到這問題,就又忽然變得有精神而胡思亂想到睡不著。同時也想起第一晚搭夜巴的時候,讓我在高速公路下車上廁所的車掌先生與一開始上車驗票的是不同人(司機身旁會有車掌先生或是小姐),那時以為他們可能是工作內容不同或是換班來確認乘客。

但我在終點站下車領行李時又看到了他,猜想,他們會不會是需要輪流駕駛,才安排包含司機的3位工作人員服務就在最後一次搭乘只有當地人搭乘的夜巴時,我看到有位穿著制服的服務員睡眼惺忪地從最後一排座位的後方出現,是我一開始上車的那位司機。看來緬甸也是很注重司機工作時數是否會直接影響乘客的安全。

7.停電在緬甸是稀鬆平常之事

這趟緬甸之旅,飯店、餐廳,甚是是百貨公司,都遇到過停電。

在路上也可以看到商家或是餐廳門口,都設置很大台的變電箱。第一間所入住的進飯店是在蒲甘的舊城區,當飯店人員帶領我們進入已經冷卻好的冷氣房,與我們道別說Have a Good day,兩人正準備享受一下涼爽的溫度及晴朗的下午。

突然一陣聽到「啪」的一聲,周圍頓時變灰暗。「停電了」E先生這麼說,我很不以為然地繼續在廁所內當低頭族,同時心裡想著:「是不是因為剛好在蹲馬桶而帶賽,怎麼東南亞的飯店好像都很容易停電?」

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停電的經驗都是一則故事,有些還同時伴隨著沒有熱水,洗冷水澡而重感冒的窘境。

通知飯店人員停電後沒幾分鐘,電就恢復了。飯店人員親自來訪後,笑著告訴我們別擔心,等幾分鐘又會恢復電力。好像停電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另外,我們也在正中午時,於停電的餐廳,邊流著一把把的汗水,邊吃著緬甸當地的特色料理。等到快吃完的時候,才看到店家把室內的門窗關起,電力來的真不是時候。那時候知道沒電的時候,想說改去別間餐廳,店員告知是整個區域都停電。緬甸的電力,真的很不給力。旅途前幾天停電的體驗都在蒲甘地區,回到仰光市區後,以為電力可以稍微穩定些。

結果,不只飯店停電,在百貨公司閒晃的時候也突然天黑請閉眼的熄燈。店員也一副理所當然的神情地繼續忙他們的工作,突然覺得電力實在是人類很偉大的發明。

 

8.緬甸人的熱心不需要特別防備

大部分的人受到許多負面新聞媒體的影響,對於人心,都會多少有些防備,我也是那大部分的其中之一,這個習慣即使在緬甸也依然伴隨著我。

只要有人靠近我們或是主動與我們搭話,會下意識地閃避,同時也覺得對想賺我們的錢或是謀圖不軌。然而,多次被搭話之後,防備心漸漸地被突破。

 

IMG_2788.jpg

▲印象非常深刻是一位沙畫藝術家,叫做ZAW,與他的相處時間就花費了快兩小時。我們其中有一天是請嘟嘟司機隨意帶我們去晃晃,當我們看到有想停留的點就停下來探險。

我們那時候單純因為沒什麼人群,走到了一群不知名的佛塔內,參觀的過程中就遇到了他。一開始他先借我們手電筒來觀賞牆上的壁畫,介紹塔內每幅畫的故事與緬甸信仰的傳說,

那時候我其實很擔心他會開口要小費,但直到離開佛塔,他完全沒有提到關於費用的事情,此時的我依然不信邪的覺得天底下應該沒有這麼好康的事情吧?

 

IMG_2785.jpg

▲他帶我們去其他更隱藏的佛塔探險,也幫我們拍了許多張照片。

他告訴我們之前的職業是攝影師,也難怪他拍的照片深植我心。熱心及健談的程度真讓人措手不及,ZAW還帶我們前往另外幾座未開放的佛塔,再次熱心地與我們講解。ZAW說他是佛塔的保護者,負責佛塔的維護和清理。

原來,大部分的佛塔,都是有人認領的。被認領的佛塔門口,會有一座紀念石碑,上面刻著領主的名字。

除了當地人,還有澳洲人、日本人等等外國有心人士幫助。多虧他的講解,讓我稍微明白緬甸的神話傳說知道這一次的碰面也是等於再也不見,但他們對於陌生的外國人,熱心地對待,在都市是很難遇到的機會。

旅途中,時常遇到像ZAW這樣的人。主動攀談、問我們從哪裡來,原本是要賣我們東西,即使我們拒絕也無所謂地繼續和我們閒話暢談,真實與單純,讓人感到非常舒適。

 

IMG_9669.jpg

▲甚至遇到一群大約是國中年齡的女生們,比手畫腳地表達想與我們合照(E先生還沾沾自喜地說原來我的市場在蒲甘),那群小女生們害羞靦腆的表情搭配著歡樂的群笑聲,拍完照後一群人心滿意足地用飛快地腳步跑走,覺得蠻可惜沒有跟他們錄到影。

 

這裡的人心,是一種暖暖的感覺。

 

當然,緬甸給我的心路歷程不只這些,除了上述幾點之外,還有許多深刻的記憶。多虧這趟旅行,徹底改變我對緬甸的偏見,也非常堅信自己一定會再次來訪。

治安、人民、環境等等,都與我所想像的不同。例如,在蒲甘所看到的群塔景象,是我這生中從未見過的光景。與此地的歷史、人文接觸,感受那種驚呼、震撼的心情,是趟非常值得體驗的旅行。

 

會繼續介紹抵達各城市所體驗的人事物。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mo 的頭像
    Momo

    Mo's Adventure

    M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