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娑婆撒哈拉
作者:蔡適任
出版社: 時報出版
推薦指數: ★★★★
我第一次讀到蔡適任的作品為《沙漠一口井:我所知的三毛的撒哈拉》,內容大多是在講述探討三毛文字中的真實性之過程。因此作者蔡適任獲得「現代三毛」之稱,即便她本來並沒有很想擁有此封號。然而,多虧她對於撒哈拉的愛,也讓我多了一位新仰慕的作家。
作者以我完全無法理解與體會的程度深愛著撒哈拉,愛到儘管無法伸張自己內心的正義、無法逃離傳統家族觀念的限制、無法動搖夫家家族的各種堅定,她依然無法離開撒哈拉的擁抱之中。我覺得,她遠嫁的並非生長在撒哈拉的貝都因人,而是嫁給了撒哈拉。她對於撒哈拉的執著,使她遇到任何挑戰與挫敗時都能不斷地轉念、接受與放下。那些不停重複的糾結與混亂,至終無法讓她放棄撒哈拉,無法讓她離開這片上地
閱讀此作品《娑婆撒哈拉》第一篇時,內心原處於閱讀該有的平靜心情,卻因作者經歷的故事而逐漸地冒出點滴大小無名星火,在更深入後轉變為可燎原的大火。憤恨不平的情緒、為作者抱不平的激昂,閱讀中總經常地出現。首篇到尾篇,每到一段落,讚嘆與佩服為何作者可以不放棄地生活在與自己生長環境有如此極大差異的國度。也多次懷疑作者的的腦袋結構是與他人有什麼不同?
我曉得文化和觀念會因民族與宗教而有所差異,曉得我不該用自己所生長的環境和接受的教育套用在異國民族的人生中,但作者在丈夫家族中時常地被壓搾和被索討,我想應該沒有任何一位女性,甚是任何想生存下去的人有辦法接受。且並非一次兩回和也不是一兩人,是家族所有人的頻繁索討,再次地佩服作者強大的內心與對撒哈拉的執著。若發生在我身上,八成會逃回自己熟悉的世界吧。
幾次的衝突下,作者明白自己在丈夫家族中無同盟可言。即便有夫家兄弟的妻子們,那些同樣身為媳婦的大嫂、二嫂、三嫂等,也不可能真的與作者站在同一陣線。即便有家族的其他人願意幫忙說幾句話,作者卻也無法真正地讓對方難做人。該說作者包容度過強,過度樂觀,還是轉念速度過快,且內心過於強大?讀了書中多次的孤軍奮戰,身為讀者的我,真切地難以理解與體會。
然而,貝都因夫家觀念中的的「家族責任」,卻是作者婚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即便多次激烈地與家族起衝突、辯解,想盡辦法逃避家族的索求與情勒,她依然不可能無止境獨自與傳統對抗。
個人覺得每次的衝突,作者在冷靜消化後的的心境與想法是更接近無為,有些如同玄學、佛法等的領悟,並非讀完她的故事後就能搞懂。
書中有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人在沙漠面對傳統婚姻與這個龐大的貝都因家族,所有曾經讓我能得到台灣社會認可的,例如性格獨立與工作能力,例如法國博士文憑,在這裡全部一文不值,逼使我得面對最最真實赤裸的自己,面對他者如何用另一套標準要求甚至批判我的存在價值,例如傳統家族對女性服從的理所當然。」
在不同的文化與觀念前,或許我們以為的正常正確,在他們眼裡是怪異奇特;相反地,我們所認為的傳統守舊,在他們眼裡卻是天條法則。我們無法理解他們那些傳統規範,他們也無力理解不在傳統規範中的思想與趨勢。不斷地耗費心力、體力去說服和換取他們的認同與許可,到頭來只是累垮自己罷了吧。
我們覺得古老且該屏棄的傳統規範,在世界上許多角落,依然代代相傳著。作者也曾想過從哥嫂們的孩子們改變與教育,甚至從他們信仰的《古蘭經》引經據典地提醒教導,卻依然無法改變孩子們複製衣食父母的行為模式。小孩子,都是看著大人們的行為長大的。
文字中的故事所帶來的無力感,讓我也漸漸地被感染。以我讀完後的感想來描述結語的話:作者是瘋狂癡迷地愛著這片廣大的撒哈拉,若有機會,不知道能否體驗如此偉大的理想與抱負。
建議看這本書前,得放下所有你我在自生環境中所接受的教育與觀念,以真正地客觀去認清作者所說的「只有相對沒有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