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250967.JPG

班蒂絲蕾中有著精美的雕刻。

班蒂絲蕾,又被稱為「女皇宮」。

同樣是吳哥窟非常著名的景點寺廟之一,非去不可的景點

寺廟的色彩構成,就與吳哥窟其他寺廟截然不同,

但所在位置比其他廟宇來的遠。

前往此地會建議做汽車,且車程需要約1小時,省錢的話也可以問問看嘟嘟車司機是否願意接送。

但我抵達時看到的交通工具幾乎都是汽車或是旅行團的遊覽車。

 

P1250947.JPG

▲入口處前的遊客集合點,有看板簡介。

由於我們八點多就到了,小貓沒幾隻。

 

P1250950.JPG

▲往裡面走就可以找到剪票處,女皇宮門票也是使用我們第一天抵達時買的PASS

 

P1250951.JPG

▲紀念品店(但我也不太會在觀光景點買東西,因為價錢會比夜市再貴一點xDDDD)

女皇宮位於一座類似公園的管理區中,

必須走一小段路(是真的一小段XDD)才能看到女皇宮的影子。

 

P1250955.JPG

說是公園,但也能看到種植水稻的田園。同時也是生態保育區(?)

 

P1250956.JPG

▲剪票完後,再往前沒多久,橘紅色的建築就會出現於視野中。

 

P1250958.JPG

▲從入口的雕刻材料皆為一種含玫瑰色的細質砂岩,在陽光照射下,反映出石質中淺淺的橘粉色澤。

 

P1250960.JPG

▲再將距離,入口門楣的雕刻,精細的工法,令人眼光撩亂,但又一探究竟。

雕刻繁複精密的像是刺繡一樣,門楣上龍的模樣,也就是印度教中的蛇神「Naga」。

蛇神攪動乳海,左右兩旁漩渦狀的雕刻,也就是浪花。

中間有個人形模樣的雕刻,為「因陀羅(Indra)」,坐騎為三頭象。

因陀羅經常出現於吳哥廟宇的門口上的門楣。

在印度教的故事中,因陀羅是掌管天空,掌管雨水,

因此可以看到雕刻中祂周圍被浪花(水)包圍著。

P1250973.JPG

▲進入內部後有約67公尺長的引道

(吳哥王朝很注重引道的空間設計,幾乎每間寺廟都有引道)。

左右兩邊是林咖(男性生殖崇拜的石柱,祭拜父系祖先)。

代表著在祖先的保護下,走過引道。

 

P1250975.JPG

▲引道的中段,往右邊或往左邊都有藏經閣。

Linga兩側地勢較低的部分是護城河的蓄水區域,

當時是乾季的時候旅遊,引道被水池圍繞的模樣只有下雨後比較可以看到。

 

P1250979.JPG

▲女皇宮要上午去會比較好拍照,拍攝建築物正好是向光。

 

P1250989.JPG

▲引道的終點是第二道門,此道門楣上也有精美的雕刻。

 

P1250993.JPG

▲此道門上的雕刻依然是因陀羅,因陀羅類似我們所謂的門神。

 

P1260005.JPG

▲女皇宮,一開始還沒研究時,與大部分人的反應一樣。

以為是吳哥王朝女皇們居住的地方,以為是以女性角度為出發點建造的廟宇,

所以建材的使用上也與其他廟宇不同。

 

但事實上,是法國人發現這座廟宇時,自以為是的想法給取的名字。

由於看到廟宇中有許多女性雕像,以為是國王的妃子們所居住的地方,

(沒辦法,我們古時候開始的文化就是可以一夫多妻,納妾後宮XDDD)

但經過後來考古學家的分析判斷,其實那些雕像是女神「阿普沙拉(Apasara)」。

這座寺廟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為了感謝國師,贈送他一片土地。

國師利用土地建造供高僧隱修的寺院,且獻給印度最大的神「濕婆神」。

 

P1260007.JPG

▲女皇宮的雕刻非常複雜且精細,很像密密麻麻的刺繡。

從此得知,當時那時候的世代,藝術的雕工已經達到很高的層次,

實在很難想像當時的工匠是怎麼爬上去雕刻,而且雕得圖案都長得像印表機複製一樣。

同時也有著吳哥藝術寶石、東方蒙娜麗莎之稱。

 

P1260019.JPG

▲女皇宮的規模很小,繞一圈其實不用五分鐘,但來這裡必須放慢腳步,緩緩地觀賞雕刻的細節。

每一座門楣上都雕刻著不同的故事,幾乎都與濕婆神有關的故事。

(不妨詢問大家的老學究谷歌大神,這裡就不多說惹xDDDD)

 

其中的門楣,

有著濕婆神抱著他的太太坐在牛神Nadi上的雕刻;

也有關於濕婆神站起來跳舞使宇宙結束的雕刻;

甚至也有關於印度史詩《羅摩耶納》的故事。

 

P1260011.JPG
▲圖片中看到像猴子一樣的雕像是女皇宮的衛兵

因為這個範圍被繩子包圍限制住,沒辦法靠近,只能遠遠觀賞,

(可以用相機鏡頭的焦距來欣賞xDDD)

 

 

總而言之,女皇宮,一定一定要放慢步伐,暫時遺忘天氣的炎熱,好好欣賞浮雕。

 

另外,女皇宮正殿都沒有遮蔽的地方,若正中午去的話要注意別曬昏了。

 

arrow
arrow

    M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